职称制度是专业技术人才评价和服务管理的基本制度,对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具有重大意义。职称制度主要经历了建国初期至60年代中期的技术职务任命、1977年至1983年的专业技术职称评定、1986年以来的专业技术职务聘任等不同阶段。当前,在我省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扎实推进的背景下,制定出台《实施意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
一是贯彻中央决策部署的要求。党的十九大提出,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发挥人才评价”指挥棒”作用,李克强总理对改革职称评定制度作出重要指示。2016年底,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意见》(中办发〔2016〕77号),明确了今后一段时期我国职称制度改革的思路和方向,启动了我国自1986年以来职称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并要求各地要深入调查研究,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妥善处理改革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省委、省政府出台《实施意见》,就是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的实施举措,确保中央的顶层设计在四川落地落实,落细落小。
二是落实省委省政府重大人才政策。《中共四川省委关于全面创新改革驱动转型发展的决定》(川委发〔2015〕21号)和《中共四川省委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促进全面创新改革驱动转型发展的实施意见》(川委发〔2016〕10号)明确提出要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完善人才评价标准和方式,并将其纳入全省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实施方案。省委深改领导小组和省委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专项小组,均将制定《实施意见》列入了工作台账。
三是进一步推进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我省职称工作在省委、省政府和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始终贯彻党的人才工作方针政策,不断探索改革,专业技术人员队伍不断壮大,截止2017年底,全省具有各类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共329万人。广大专业技术人员的学术技术水平和工作业绩得到了应有的评价和社会的承认,专业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发挥,为经济建设、科技进步、社会发展作出了贡献,但同时也存在制度体系不够健全、评价标准不够科学、评价机制不够完善、管理服务不配套等问题。省委、省政府出台《实施意见》,就是为推进我省人才评价机制和政策创新,进一步激发专业技术人才创新创业创造活力,促进全面创新改革驱动转型发展,推动我省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更好更快发展。
《意见》具体如何理解
举措1 破除“唯学历、唯资历、唯论文”;的“三唯论”;
鲜明树立品德、能力和业绩导向 差异化设置评审条件
此次改革首先着力破除“唯学历、唯资历、唯论文”;倾向,旗帜鲜明地树立重品德、能力和业绩的评价导向,提出将业绩、能力和贡献水平作为职称评价的主要依据,今后将根据不同系列(专业)的职业特点,科学设置学术水平、技术水平、专业水平条件。针对过去职称评审中外语、论文、计算机“一刀切”;问题,进一步明确差异化设置论文条件,对职称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也不作统一要求。
《意见》显示,要建立职称申报评审诚信档案和失信黑名单制度,纳入公民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对职业道德失范“零容忍”;,对学术、业绩、经历造假实行“一票否决”;,三年内不得参评。
举措2 用好“指挥棒”;,引导人才流向
新增一批职称专业、降低一批评审条件
此次改革要建立成都与四川省内各市(州)职称评审协作机制。探索建立服务全省专业技术人才的职称评价机制,户籍和工作地不在成都的专业人才也可参加成都职称评审。《意见》称,在中央单位、其他省(区、市)以及省内其他市(州)取得的职称证书,将不再进行确认及换证,实现职称证书异地互认。同时,要推动职称评审开放拓展,在蓉就业的港澳台地区专业技术人才、持有外国人永久居留证的外籍人才或经认定的外籍高层次人才可参加职称评审。
开辟职称评审“绿色通道”;,对新引进的高层次人才、急需紧缺人才、新兴产业人才,采取一事一议、一人一策,依据其贡献和实际水平直接认定相应职称。对取得重大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突破、解决重大工程技术难题、在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中做出重大贡献的特殊专业技术人才可破格申报评审高级职称。建立新经济新业态和自主创业、自由职业专业技术人才职称参评通道和机制。
对在基层和艰苦一线工作的普通高校毕业生,首次申报评审职称提前1年;在基层和艰苦一线工作累计满15年、25年的专业技术人才,分别降低一个学历等次申报评审中级、高级职称。在教育、卫生、农业、工程等系列建立完善“定向评价、定向使用”;的基层职称制度。探索建立农民技术人才职称评审制度,从事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农业经营管理的农村实用人才,可参加种植、水产、畜牧、农业经济等职称评审。
举措3 打破“天花板”;,打通“断头路”;
所有系列均设置到正高级 技能人才与技术人才实现融通
据了解,过去成都市在工程、经济、会计、统计、技工院校教师等11个系列只有副高级职称。而此次改革通过健全层级设置,将所有系列均设置到正高级,打破了职称晋升“天花板”;。同时,对于以往工程领域的技能人才无法参与职称评审的限制,此次改革打通“断头路”;,在工程技术领域开展高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贯通,技工院校的中级工班、高级工班、预备技师(技师)班毕业生参加职称评定时分别按照相当于中专、大专、本科学历同等对待。
具体而言,取得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职业资格,符合条件的可分别申报助理工程师、工程师和高级工程师。经认定的高技能领军人才,可破格申报或直接认定专业技术职称。取得专业技术职称的高技能人才可聘用在专业技术岗位。
对于新经济组织、新业态从业专业人才和自主创业、自由职业专业人才,也可由工作单位、人事代理机构或经授权的其他机构履行审核、公示和推荐程序后参加职称评审。
举措4 下放“评审权”;,当好“店小二”;
让用人的评人,评人的用人
此次改革更加突出用人单位的主导作用,打破以往职称评审“政府说了算”;的单一局面,营造“专家、行家、企业家,大家说了算”;的人才评价环境,充分发挥基层、用人单位和社会组织作用,让用人的评人、评人的用人。
今后,成都市将突出产业集群,逐步向有条件的产业功能区下放职称评审权;突出行业认可,逐步向人才密集、优势明显的行业下放行业职称评审权;进一步向大型企业、医院和其他人才智力密集的单位下放评审权,实施职称“自主评审、自主聘用”;。
同时,成都市还将组建社会化评审机构和社会化评审委员会,面向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自由职业专业技术人才开展职称评审服务,满足新经济组织新兴业态职称评价需求。
在放权的同时,成都市将更加注重监督管理,实行评审公开制度、公示制度和随机抽查、巡查制度,建立复查、投诉机制,构建政府监管、单位(行业)自律、社会监督综合监管体系,当好职称评价的“店小二”;,做到放管结合,保障职称工作规范有序。
举措5 推行“网上办”;,探索“网上评”;
让信息多跑路,人才少跑腿
此次改革将践行以人才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创新“互联网+职称”,运用信息化手段,建立职称评审服务平台,健全信息管理系统,打造全流程、一站式的职称网上服务平台,实现在线申报、在线审核、在线查询。通过建立职称证书数据库建设,实现网上查询电子证书,让信息多跑路、人才少跑腿,切实增强人才获得感。
今后,成都市还将探索实行职称网上评审,让用人单位、评审专家、行业组织在线评审资料、查阅业绩、视频答辩和匿名投票,全面实现职称评审的信息化、社会化、市场化。
职称评审每年会根据情况进行调整,如要不懂得那些地方有优势,那些地方做的不好,对于自身职称评审不利。读懂相关法规,发挥自身优势,无疑于给自己的职业生涯添砖加瓦。在评成都高级职称有不清楚的地方,可以电话咨询成都职称邓老师。